集团产业
Group industry
首农食品集团:全产业链守护百姓“肉案子”


  中国农垦(热作)网相关栏目(热作产业、热作新闻栏目除外)、《中国农垦》杂志、《农民日报•新时代农垦》专刊,投稿邮箱:

  凌晨1点,当北京城还在沉睡,首农食品集团位于通州区潞城镇的北京二商肉类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二商肉食集团”)通州公司已灯火通明。发货站台处,一排排冷藏车正在排队装货,准备将“大红门”冷鲜肉送往各个销售网点。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首农食品集团京津冀等地多个生产基地同步上演。作为北京市属大型国有食品企业,首农食品集团构建了从育种研发、畜禽养殖到精深加工、冷链配送的全产业链体系,不仅践行着国有企业守护民生的责任担当,其旗下的“大红门”“月盛斋”等品牌也通过创新不断满足着百姓的消费升级需求。

  二商肉食集团是首农食品集团产业子集团,其主营业务包含生猪养殖、生猪屠宰、肉制品、牛羊肉、国际业务、肉食供应链六大板块,涉及养殖、仓储、加工、贸易、销售、终端配送等各个环节,完整构建从牧场到餐桌的肉食全产业链。

  作为北京市场占有率超40%的猪肉品牌,二商肉食集团旗下“大红门”的底气来自于从养殖、屠宰、加工的全产业链把控。目前,二商肉食集团已在全国布局7个生猪养殖基地,存栏生猪35.21万头。在2025年春节期间,二商肉食集团充分发挥产业布局优势,由京内三家生猪屠宰企业牵头,联合安平、承德、阜新、呼伦贝尔等大红门企业每日向北京市场常态化供应冷鲜白条肉5000余头、鲜分割品70余吨、副产品30余吨,为市民提供多元化、特色化的优质肉类产品,确保春节期间首都市场肉类产品供应足、价格稳。

  此外,二商肉食集团还多次承担全国人大、政协“两会”及北京市其他重大活动期间的食品供应保障任务,圆满完成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2015年国际田联世界田径锦标赛、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等重大活动的服务保障供应任务。

  据悉,2024年,首农食品集团年屠宰加工生猪超1000万头、牛羊55万头、肉鸡3600万只、北京鸭600余万只,牢牢守护着首都市民的“肉案子”。

  要想产品质量好,首先要原料过关。二商肉食集团副总经理卢念松介绍到,目前收购的生猪要达到饲养超过180天、体重超过120斤的标准,为了保证口感和肉质,生猪运抵后还会先饲养8~12小时再进行宰杀。2024年,二商肉食集团还投入1.2亿元对承德二商大红门公司生猪屠宰线进行数字化改造,华北首条二氧化碳致昏屠宰线投入使用使猪肉品质显著提升。

  在位于二商肉食集团通州公司的生产车间中,一条条自动化生产线有序地运转着,“全副武装”的工人们按照规程进行操作、巡检,他们进入车间前需要经过反复洗手、360度风淋除尘等一系列清洁流程——这是筑牢食品安全的又一道防线。二商肉食集团还建立了包含《生猪、牛羊进场检查登记和记录制度》在内的60多项制度在内的食品安全管控标准体系,从预清洗开始的整过屠宰流程中要经历头部检验、体表检验等多道检验流程。动检办公室就设在生猪屠宰生产线旁,方便驻厂官方兽医对原料进行检疫。此外,在产品追溯方面还实施了激光灼刻追溯码技术,确保每头白条猪及分割品正可追、反可溯——通过一个小小的二维码,消费者即可清楚地知道生猪养殖地址,猪肉产品的加工时间、加工工艺等信息,真正实现了“吃得明明白白”。

  月盛斋公司为了守护舌尖上的安全与美味也做了不少工作。在肉品检测中心,实验员对新入厂的牛羊肉进行检验,将其提取物滴在检测试纸上,对磺胺类、喹诺酮类等农兽药残留进行精准检测,把好食材“入厂关”。工作人员还会对生产加工过程中的环境、物品进行取样,并对其大肠杆菌、菌落总数、致病菌等微生物进行检测,把好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关”。在提升产品质量方面,他们用数据“说话”,通过指标测定直观地为生产加工和产品研发提供参考。例如,“嫩度”是肉品食用品质中的重要指标之一,不仅决定牛肉质量,也是消费者和加工者最为重视的性质之一。在实验室里,实验员通过仪器剪切样品时产生剪切力数值判断肉品不同部位、不同烹饪方式的嫩度,便于确定更适宜的加工方式,以达到最佳口感。

  清晨6点,月盛斋第七代传人马强就开始准备当天的老汤。在月盛斋陶然亭旗舰店后厨,他小心地从青花瓷缸中舀出传承百年的老汤,“这缸老汤始于1775年,酱烧技艺已经传承了250年。”这种坚守与创新在月盛斋身上完美融合。

  在牛街、前门等6家位于游客聚集区的月盛斋直营门店里,传统的爆肚丝被穿成串串放在便携的纸杯里,加上经典的麻酱、香菜、辣椒调味,这款“钵钵鸡”式的老北京爆肚产品备受游客喜爱。“老味儿新做,吃法和包装换了形式,满足了年轻人旅游休闲打卡的需求”,马强笑道。为适应年轻一代场景化消费的需求,月盛斋公司还推出了一款包含火锅嫩滑牛肉、麻辣牛肉、火锅牛排、火锅雪花牛肉片“四合一”的川渝风味火锅牛肉拼盘,不仅让消费者把在餐饮店吃火锅的场景带回家,也将传统的美味以更轻松、便捷的方式融入现代人的日常生活。

  类似的“追新”探索也在另外一家中华老字号“大红门”上演。面对烧烤食材市场爆发式增长,2025年二商肉食集团推出40余款新品,其中“大红门”的秘制猪肋排采用分子料理技术预处理,烤制时间缩短30%。围绕“好吃、好看、好用、好健康”的研发思路,他们推出了“大红门”酱卤牛肉、脱脂猪头肉、豆皮鸡肉卷等一系列符合现代人健康理念的营养健康食品,满足减肥、健身等特定人群的个性化需求。此外,还开发了“即烹、即热”的“红门妙膳”猪肚鸡、梅菜扣肉、小酥肉等预制菜产品近百种,解决了消费者食材采购组合不方便、加工操作时间长、制作工艺复杂的问题,获得了良好的反响。

  从京郊养殖场到百姓餐桌,首农食品集团用全产业链布局诠释着国有企业的责任担当。在这里,传统与创新交融,安全与美味并存,共同守护着千家万户的“肉案子”。“我们不仅要让老百姓吃得饱,更要吃得好、吃得健康。”首农食品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这个目标指引下,“大红门”“黑六”“月盛斋”“穆香源”“华都食品”“金星鸭业”等品牌将持续创新,筑牢“肉案子”的安全网,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个性化健康需求。


上一篇:宣城市宣州区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所属子公司万里纸业销售副总猎聘公告
下一篇:沪农商行:廿载陪伴育新能 以价值创造结出产业硕果

Copyright © 2012-2018 某某网站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